|
从“马加爵”、“数字小姐”等近期热搜说起,让孩子学会鉴别假新闻有多重要?时间:2025-08-04 11:06 百度 杨苏代表新经济发展的企业近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资本市场不仅冠以“独角兽”的美名,而且媒体也在大力宣传、鼓励上市。
马加爵杀人是被欺负?真的假的? 10月21日,微博热搜榜上出现“马加爵”三个字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自己穿越了…… 点进去才知道是当年马加爵案件的主审法官刀文兵涉嫌犯罪。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消息,“马加爵杀人案”的主审法官刀文兵,涉嫌故意杀人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等,已被提起公诉。 主审法官涉嫌犯罪,和马加爵案件本身的审理结果无关。但毫无疑问,这个热搜令大家想起了2004年那起轰动全国的杀人案件。此案件不但在当时人尽皆知,后来围绕着这个案件的各种小道消息也是甚嚣尘上,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深信。 2025-08-04,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宿舍发现四具死尸,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随后,公安部发出了A级通缉令,在全国悬赏20万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由于此案件作案者为大学生,且杀人手段残忍而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2025-08-04,马加爵被判处死刑,并没有提出上诉,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起大案终于落入尾声,只等着盖棺定论时,舆论却发生了变化。 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与马加爵相关的文章,有以第一人称编造的《马加爵遗书》,《长恨歌》,还有流传很广的诸如《马加爵临行前的一封信,看哭百万人》…… 这些文章,编纂的有鼻子有眼,具体到了细节:马加爵因为贫穷受到排挤,平日里备受侮辱,四名被害同学他们指示他去跑腿买饭,他们在他被褥上尿尿,甚至给他几块钱让他在寒冷的冬天帮他们洗衣服,马加爵不堪受辱才愤然连杀四人! 更催人泪下的是,马加爵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前几天,光着脚逃课,而在被捕后他和法官说,“囚服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 当时还有一位青岛大学的大学生,拍了部叫《马加爵》的同名DV剧,进而在互联网上被大肆炒作。 虽然大学生也承认自己DV剧中的剧情跟现实是完全不相同的,但这蹭热点的剧拍出来之后,很多人便认定了剧中的人物就是饱受欺负的马加爵,使得马加爵被欺凌的观点深入人心,成为了“铁案”。 可事实上,无论是记者的后续采访,还是马加爵对警方的证词,从未提到过自己在宿舍有被欺负。 马加爵也不是他们宿舍最贫困的。 相反,四名被害同学,却没有一个是“条件好的”。 第一个遇害的唐学李是农民的儿子,家里子女多、负担重,为此他被迫放弃考研。 第二个遇害的邵瑞杰家境贫寒,考大学时家里就已经借了7000多元,后来又陆续贷款一万元。马加爵落网后,邵瑞杰母亲捧着儿子唯一的一张相片哀悼。 第三个杨开红出生在贫困家庭,如果不是一直有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他可能连高中都没法读,连高中时穿的衣服,都是班上同学资助的。 第四个遇害的龚博,家徒四壁。就在马加爵伏法那天,龚博母亲收到了龚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可以想象拿着通知书的母亲该有多心碎,而他们还要承受自己故去的亲人被各种谣言“侮辱”,无辜的受害者被说成了“校园欺凌”者,而施暴者摇身一变,却成了反抗欺凌的“英雄”。 谣言说了上千遍,就盖过了真相。 大量的信息产生了太多的焦虑源,而从众心理是常见的人性弱点,当一种概念、形式一出现,受到很大关注,传播极快,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选择相信。 当代社会,一个身心健全的成年人都越来越难以分辨真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们呢? 信息时代,你以为看到了真相,其实.... 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1世纪的孩子们注定要在享受最便捷的信息的同时,也要面对最庞杂的信息困扰。 我们父母那一辈,墙上粉刷的标语、手写的黑板报和告示栏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来自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而现在的孩子一天接收的信息量,或许就超过了祖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总和。这让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孩子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害怕他们迷失在这场纷繁的信息轰炸中。 前段时间,抖音上一段视频火了,视频明显是在片场拍的,里面的女演员在念台词的时候,把很多话都改成了数字和字母,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大家纷纷指责这种“现场念数字、事后请配音老师配台词”的行为,并且发出嘲笑声,调侃对手戏演员竟然不笑场的。 然而事情却很快有了反转。 该女演员晒出了自己的剧本,剧本中标绿线的正是她的台词。 女演员表示,自己饰演的就是一个“数字小姐”,该剧有这个片段,正是为了讽刺那些不背词的演员们。说这些话时,该女演员态度愤怒,遇到这种抹黑自己清白的事情,她的委屈只有自己懂。 无独有偶,在“数字小姐”事件爆出前没多久,网上还爆出过一则“教授强奸女学生”的重磅新闻!?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10月9日,中国新闻周刊等知名媒体曝出一则消息,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疑强奸女学生,一名身穿粉色衣服的女生在大学校园内跪地哭诉:“我求求你们了,帮我伸张正义,他强奸了很多人……” 然而事情才发酵了一天,反转就来了。 当事人王雨磊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声明,称自己与那名女生确有过关系,但那名女生既不是学生,也没有被性侵,而是自己的“前女友”。 此外,他还公开了女生曾发给自己妻子的邮件。 可以看到,内容大多是女生怂恿妻子离婚、让自己上位的话。 由此看来,这又是一场闹剧。 985大学的年轻男教授,跪地痛哭的女生家属……熟悉的气息就像之前的鲍毓明、罗冠军案。一个个看似“斩钉截铁”的事情,最后却迎来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反转。 一些媒体或平台为了吸引流量、博取更多的眼球,为了追求商业化利益,不断地把这些越来越极端的内容推送到我们面前。 垃圾信息、假新闻层出不穷,让人难以分辨。 这段时间,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传谣、不信谣”。 从疫情爆发至今,各种假新闻层出不穷。 幸好现在有了官方的辟谣平台,好多之前传的纷纷扬扬的“新闻”都被证实是谣言了。 互联网的开放性让追求流量的媒体有了一片不被监管的“作妖”平台,假新闻、假消息永远不会停止,而它们将可能带给我们的孩子不只是认知上的偏差,还有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精神发育。 那么该如何避免呢?要让孩子拥有孩子的思辨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展望未来四年最关键的10大核心竞争力,从2016年开始,批判性思维就一直位居前五名,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思辨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教会孩子思辨,培养会思考的下一代 思辨能力主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反思的、有充分可靠证据的、符合逻辑的、宽容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以及培育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助人们掌控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如果在学校的课程活动中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这对他们将来掌控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非常有益。 比利时有位记者受邀来到一所学校的课堂。他向一个班级展示了两篇在互联网上博足了大家眼球并引发了众人讨论的新闻: 班级里面的孩子们都在猜测着这两篇报道的真假,这其中不乏一些孩子阐释了选择背后的想法。但是在记者公布这两则新闻均为假新闻的时候,有些孩子还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因为报道这两则新闻的是在国际上都比较知名和具有公信力的媒体。 记者放大了餐厅的账单,上面写有“14顶帽子”,为什么特朗普和马克龙要在餐厅里买帽子呢?然后他又和学生们说,如果你现在谷歌上去搜索那位179岁男子,就马上会发现好多揭穿这条新闻的报道。 记者告诉学生们:“在新闻报道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真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但你读到的所有东西都必须是核实过的。” “做新闻我们有必须遵守的原则与立场,那就是报道真实、还原真相,但网络上大部分的情况并非如此,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不受约束的随意表达。你们往往比大部分成年人更精通互联网,接收的消息更灵敏和多元化,所以唯一能真正思考和作出决定的人是.......” 教室里的学生们大喊道:“我自己!” 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极度准确的工具去过滤所有网络上虚假扭曲的信息,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决定孩子人生的关键。 孩子的世界观,是被复杂的信息堆砌出来的,但是砌的好不好,要看有没有那根承重的大梁,这根梁,就是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假的能力。我们要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事物,你要有自己的看法。 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就不会傻愣愣地盲目相信媒介所报道的信息,也不会被意见热点盲目“带着走”。 不轻易被信息大潮裹挟,才能最终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 |